中国文明网总站 各地文明网站
书香里的平潭——他们与书的故事
来源:平潭网 发布于:2024-04-25 16:14

  最美人间四月天,正是读书好时节。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,昨日,记者走进“读书人”“传书人”和“出书人”的世界,探索书香里的平潭,记录他们与书结缘的故事。 

  “读书人”俞宏富:让更多人爱上读书 

  俞宏富是帆书平潭服务中心的负责人。自2018年起,热爱阅读的他在平潭组织了300余场读书会。从开始寥寥几个人,到现在吸引了线上上千人、线下几百人的书友群体,他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读书、爱上分享,让平潭书香味儿更浓。“每个人对一本书都有不同的理解,通过读书会,能够让一群年轻人互相交流,了解来自不同职业、不同想法互相碰撞的信息。”他说。

  谈起举办读书会的契机,俞宏富说,大约在十年前,他在福州一家咖啡厅里偶然遇到了一场读书会,感觉这样的读书形式很新颖,就希望将其推广到平潭。回到平潭后,俞宏富就组织身边喜欢阅读的朋友,开启了第一场线下读书会。一个小公园,七八个大学生,一人带一本书,各自分享自己看书的感受,读书的氛围就来了。

  “书友开玩笑说,我像一个‘路由器’,会连接到许多非常优秀的书友,可以从他人身上照见自己,从而带来好的改变,甚至可以帮忙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。”俞宏富说。

  俞宏富认为,成年人不应该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,应该把它当成学习工具,让书籍为人提供服务。“在碎片化的时间里,听书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,听到感兴趣的,再进行纸质书的深度阅读,再把它向身边的人分享,会更有收获。”他说。 

  “传书人”梁萍:开书店是一种情怀 

  在海坛东路上,有一家开了很久的书店,承载了不少平潭人的回忆,这家书店的名字叫青年书店。这家书店的由来,则要从30多年前说起。

  1992年,刚毕业的梁萍去新华书店里看书,经常看到小朋友们挤在一起翻看书籍。不大的书店里,常常“人满为患”。看到此景,一个想法从她脑海里冒出。“不如我也开一家书店,就开在新华书店旁边,这样没地方读书的读者就可以来我店里看书了,也不愁书卖不出去。”第二年,梁萍便把想法付诸行动。

  1993年1月,青年书店正式开业。在那个年代,人们想要学习新的知识、了解新的信息,大多来自各类书籍和刊物,当时平潭书店很少,青年书店一开业就受到了大家的欢迎。中外名著、杂志、漫画……在多年的经营中,青年书店里售卖的书籍种类越来越多,生意也越来越好,最多一年能卖几千册图书。

  店里折旧的书,梁萍就捐给家境困难的学生,为人亲和的她受到了许多顾客的喜爱。时光荏苒,许多从小时候来青年书店里买书、看书的学生,如今变成了为自家孩子买书的家长,青年书店经过了31年的风雨历程,却总有一群忠实的回头客。

  信息时代蓬勃发展,纸质书籍受到冲击,书店的生存环境被挤压,梁萍不是没想过放弃。“可是每次想到关店还是很舍不得,可能是一种情怀吧,我想再坚持坚持,直到我干不动了为止。”梁萍说,希望年轻人多读书,好好努力,把平潭建设得越来越好。 

  “出书人”念家圣:读书是一种乐趣 

  念家圣是一名作家,从平潭的名胜古迹到平潭改革开放的历程,再到两岸交流的故事,念家圣出版的书籍大都围绕着平潭的发展,讲述着平潭故事。

  念家圣回忆,少时读到的学习调查、工作报告等为他的写作奠定了基础。虽然小时候生活条件艰苦,但念家圣不放弃任何读书的机会,四处寻书。“我们村有几个读书人,他们会有一些藏书,我经常去他们家借书,如《笠翁对韵》《三国演义》等,还学会了毛笔字。”

  长大后,念家圣成为了一名教师。从那时起,他便开始尝试写作。“我经常在周末时间去家访,了解到许多农村家庭的故事,听到一些趣事。这些家访日记,成为了我早期写作的素材,我的第一本书《澳人传》就是在教书期间写出来的。”

  那时候物质条件较差,但念家圣的精神却是富足的。“读书是非常美好的事情。”念家圣说,阅读的美好让人产生写作的冲动,大量的阅读也成为他写作的基石。

  如今,念家圣仍在积极地参加读书分享、作品展示等活动。“如何解决当今的一些社会问题,很多答案都可以从书里寻找,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,能为我们指明方向。”念家圣说。(陈文玲  陈而坚)

主办单位:平潭综合实验区工作委员会宣传与影视发展部
运行管理:平潭文明网
E-mail:pingtanwm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