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文明网总站 各地文明网站
“斜杠”台胞的山海实践
来源:平潭网 发布于:2023-06-13 16:06
   “斜杠”台胞的山海实践
   ——福人号召文创团队创始人陈柏菁追梦记
  “暖暖的风,咸咸的海,孝北的夜,和那个女孩,你羞怯的双眼有我隐藏的告白,停停走走又摇摇摆摆……”3月3日,位于福安市潭头镇海拔600米的南岩古村,鳞次栉比的老厝一座连着一座,一户户窗口透出的灯光,如星河万顷,将暮色染上点点诗意。一栋名为“南岩轻食”的共享空间里,来自台湾的乡村创业者、福人号召文创基地创始人陈柏菁弹奏着自创的歌曲《孝北的夜和那个女孩》。他自如地拔着吉他,脸上写着享受音乐的满足,悠扬而动情的歌声,飘荡在古村小巷,让人如同走进现代版陶渊明的“桃花源”。
  童星出身的陈柏菁,身上拥有“台湾金曲奖最佳新人奖获得者”“导演”“编剧”“程序员”“老师”等多个标签,被誉为“斜杠”台胞(“斜杠”意指一群不再满足“专一职业”的生活方式,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)。
  2018年,他只身来大陆创业发展,将平潭东庠岛孝北村1号石厝打造成为福人号召文创基地,让位于离岛的孝北村渐渐被大众所熟知,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。
  《孝北的夜和那个女孩》这首歌是唱给这个小小渔村的,陈柏菁说,那个“女孩”其实是歌词创作的拟人化,如同文学创作中的借物言志,孝北村的原生态,还有远离城市的安静和寂寥,在他的眼中,好像一个天然去妆容的“女孩”。这些年来,陈柏菁一心扑在乡创乡建上,已到天命之年的他,面对采访时,谈到为何选择平潭,他说:“五年前的那个夏天,我第一次来平潭,坐着渡轮到东庠岛,无意走进位于葫芦澳的孝北村,蓝天碧海,层层叠叠的石头厝,仙人掌开着花,讲着当地土话的乡邻,他们对我友善的笑,让我产生一种故乡的归属感,就决定留了下来,没想到一留就爱上这个岛。”
  从平潭的孝北村、光楼村到闽东福安山区的古村落,陈柏菁一路复制着他的乡村梦。“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名职业音乐人,乡创乡建是另一个副业,但现在感觉副业要超过正业了。”陈柏菁笑着说,大陆是我梦想开始启航的地方,在这里,广阔天地,大有作为,“虽然他们叫我‘斜杠’大叔,但我觉得这只是我事业的起步。我想将在台湾学习的社区营造结合平潭文化特色,以不同的资源视角切入,发展出生态文创、产业文创、工艺美术文创、非遗文创等不同主题的社区特色。台湾生活文创型社区营造的经验是,特色文化的多维度开发、注重文化与生活的结合,这对大陆文化社区再造有一定的参考实践意义。在两岸社区营造方面,我想扮演一个积极探索、促进交流融合的角色。”
  600米海拔线上的台味奶茶铺
  三月初,周六的一个清晨,我们坐上从平潭出发前往闽东福安的动车,开启了邀约陈柏菁的采访之旅。下车后,根据导航坐标,辗转近一个半小时才到达位于山中的南岩古村。山里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,带来初春的暖意,余晖为这座古村落披上金衣。在山腰一片葱绿背景衬托下,青瓦黄墙,熠熠生辉,那景色如同挂在眼前的油画,浓墨重彩,灿烂夺目。抬头,东山一抹云霞从山头探出脑袋,四周青山鸟鸣声,悦耳清晰。
  这是一座隐藏在福安北部群山僻壤间的美丽传统村落,距今有七百多年的历史,海拔近600米。以前由于交通不便,曾一度沦为空壳村,2020年起,得益于闽台乡建乡创项目,陈柏菁带着自己组建的福人号召文创团队入驻南岩村,开展陪护式乡建乡创,如今,乡村文创奶茶铺、南北台货铺、轻食共享空间、长廊阁楼涵洞水吧、重机车俱乐部、背包客文化驿站等项目一一落地,也成为周边十里八村慕名而来的“网红”打卡地。
  步入村中,古巷通幽处,铺路石照映古今。木质廊桥里,休憩乘凉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充满幸福感的微笑;随意穿进一个小巷,都能看到奶茶咖啡店、农家乐餐厅和民宿,这里游客如织,谈笑风生;走进研学基地,不少学生在此开展研学活动……这里被一股浓郁的文创氛围和研学气息所弥漫,许多新潮的、时尚的元素都在空气中跳跃,涌动着乡建乡创的热血气息。
  把“乡土风”和“文艺范”相结合的南岩古村,蜕变与新生,要从一家奶茶铺说起,这是陈柏菁在当地的第一个项目。
  南岩村10号曾是一座老旧的危房,经过陈柏菁等人的重新规划设计,这里摇身一变成网红打卡地,店里经营古村驿站招牌奶茶、桂圆红枣茶,拿铁、美式冲泡咖啡等诸多类目。“2020年的‘五一’黄金周期间,仅仅三天,我们就卖出了近2000杯的文创奶茶。”陈柏菁回忆说。
  跟随陈柏菁来到店铺外,黄土墙上还能看到之前建造时留下的碎瓷片等器物。“这些黄土外墙要是敲碎了重建,就完全变味了。”陈柏菁说,所有的改造都是按照“修旧如旧”的原则,保持南岩村原始村居建筑特色。
  不少游客都感叹,这样充满创意的文创小店,竟然隐藏在古村中,着实是一股“清流”。
  “任何形式的文创,都应该可以创造,并结合出有趣的艺术性,且可盈利的实用价值。”陈柏菁认为,南岩村的乡建乡创建设,不能急,更不能太过于保守。既要坚持“修旧如旧、应保尽保”原则,更要结合保护开发、活化利用。
  “对应现代城市人向往乡村、向往自然的目标,依据他们的心理归宿与生活需求,乡村美了,也要留得住乡愁,要有农耕文明气息,也要有现代生活气象,人与自然和谐相融。”陈柏菁说。
  “创建‘福人号召’文创最初是想打造一个两岸融合的海岛文化品牌,意思是把有福气的人聚在一起。2018年,我选择平潭东庠岛孝北村孝北1号石头厝,经过两年的改造,它慢慢成了网红打卡地。”陈柏菁说,南岩村与平潭不同,没有大海,只有山,离宁德市城区还有一个小时的路程。大家都问为何选择这样偏僻的村子,我这个人喜欢挑战,就像在东庠孝北,改造石头厝我连石头都是自己搬运。
  扎根东庠走坏7双鞋
  2018年,陈柏菁对文创产生浓厚的兴趣,他将文创基地的设立锁定在海峡西岸的福建。“我不知道直接乘坐‘海峡号’就能到平潭,我是通过金门先到了厦门。”陈柏菁在厦门的朋友告诉他,福建有个地方叫平潭,那里的文创政策较好,可以去看看。“朴实、原生态,这是平潭给我的第一眼感觉。”一周时间里,陈柏菁骑车、坐公交、步行,把平潭扎扎实实走了一圈,后来他遇到了东庠岛的创业青年王锋。
  作为东庠人的王锋,时任平潭旅游行业协会秘书长,他将孝北老家的房子改造为民宿后,村民们纷纷效仿王锋。在平潭岛上邂逅陈柏菁,出于对台胞创业者的自然亲切感,就把他带到了东庠岛。虽然是离岛,但东庠岛因为“爸爸去哪儿”等节目录制成为旅游打卡点,给乡村旅游经济带来商机,只是由于渔村基础设施不完善,在生活不便利的岛上从事文创肯定有很多困难。王锋很快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。“因为陈柏菁到了东庠孝北村后,指着山崖边的一处房子说‘就是这里了,这里怎么个租法?’”王锋说,当时离登岛还不到十分钟。
  “我想有一座房子,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。”这是海子的诗句,也是陈柏菁向往的生活,在他看来,这栋孝北村1号石厝就是他的“诗和远方”。
  在“造梦”的那两年,孝北村里总会上演这样的一幕:烈日当空,一个中年男子用登山背包搬运砂石、扛着长短不一的木材上上下下,甚至重达百斤的抽水马桶也是一步一步从山腰挪到基地里。夏天暑气酷热,汗流浃背,陈柏菁站在台湾海峡吹来的海风中,眯上眼睛,任清风拂面,听海鸟啼鸣,小憩一会,又投入忘我工作,经常连续搬运几个小时。每日,他在涛声中醒来,在夕阳的余晖下结束一天劳动,晚上静谧的孝北村都会传来他的低吟浅唱……这样的日子,简单而充实。
  “我如同漂流到孤岛的‘鲁滨逊’,在这个岛上开启一段求生实践。没有厕所自己改造,没有床铺自己买木头做一张,没有厨房自己造一个,没有植物花草自己种啊……”陈柏菁说,运动鞋穿坏了7双,是不是很好玩!
  “每天劳动结束,浇花读书弹琴唱歌,有种古人耕读传家的感觉,辛苦是值得的,汗水赋予这处房子以生命和故事,这才是我的个人IP。”在陈柏菁的规划中,这个集文创、音乐、文学创作的基地,将讲述他和东庠岛的故事。
  “这个台湾人有两下子,老石厝换新颜,连向日葵都能种活……”村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。外地的游客也因此慕名而来,与基地里的向日葵合照,在庭院里打卡,经常与陈柏菁畅谈至深夜……
  从台北大城市来的陈柏菁,走过精彩的人生,却想把余生留在乡村中栖居。乡村的珍贵之处,是否需要被重新审视和打量,乡村价值是否被更多人挖掘和看到?
  陈柏菁给出了自己的答案:“一切皆可文创”。陈柏菁说,台湾是海岛,平潭也是海岛,台湾的文创产业在平潭一样可以复制,关键在于人。“文创的意义,可以包括古往今来,可以是传统的,也可以是科技的。人类任何文明的生活轨迹,都可以用创意来激活和融合,尤其是文化遗物的再生利用,激发无限的想象空间,让新物里有传统,让旧物里有新的价值,这就是文创最大的意义。”陈柏菁说。
  从孝北出发,梦再起航
  从孝北村1号石厝的福人号召文创基地出发,陈柏菁内心更加坚定,他也开始一步步开启在大陆建设美丽乡村的道路,从渔村文化到传统古村落。
  如今,陈柏菁拥有平潭海坛片区台湾社区营造师、福人号召文创有限公司艺术总监、平潭海峡流行音乐协会监事长等诸多新身份。他与平潭这座城市的联结更近了。
  2019年,陈柏菁将福人号召文创基地从东庠孝北村“复制”到平潭城关,树立起“福人号召”与“孝北村”的品牌形象,把文创小铺与旅游相结合,打造成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。
  2020年,当得知平潭积极招募台湾有志青年参与乡村建设,进一步实现两岸基层融合,他便自告奋勇,投身海坛街道光楼村和光裕村的乡创乡建工作中。经过一个多月深入调研,陈柏菁决定招自己的商、引自己的资、做自己最擅长的文创。
  “光楼村距离澳前客运码头直线距离只有1公里,骑车5分钟就能到,那我就在这里打造一个吃住行一站式交流服务空间,引人潮聚人气。”陈柏菁说。
  于是,陈柏菁租下光楼村7栋闲置民宅,打造成海峡音乐梦工厂录音棚主题民宿、两岸交流中心、养鸭人家台湾饮食文化馆等不同的功能区,这里俨然成为另一个升级版的“孝北村1号石厝”。
  眼下,海峡音乐梦工厂录音棚主题民宿已经投用,院子外,欧式喷泉雕塑在流淌着水花,满眼的绿植摆满了空间,一楼配备专业的音乐录音棚,满足海岛音乐人的创作、录音等需要。二楼的公共空间摆放着皮质沙发座椅,咖啡机等设备。民宿房间里,室内景观园、智能马桶、桑拿房等配备,增添了一丝精致和豪华感,满足游客的高标准住宿需要。
  在两岸交流中心,从村民家中收集来的旧式木床被改造成卡座和小舞台,复古的海报和黑胶贴满墙面,游客可以在此听音乐、烹饪,享受一段静谧时光。
  “老房子有太多的灵魂,荒废就可惜了。融入文创和音乐,就能焕发生机与活力。”陈柏菁说,希望这里能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驿站,鼓励、引导年轻人,让两岸的年轻人在基地交流学习,促进两岸的文化艺术交流融合。
  为打造闽台乡建乡创项目,最近,陈柏菁在宁德、平潭等地奔走,趁旅游旺季来临前,盘活乡村更多资源,迎接五福四海的游客。
  一年前加入“福人号召”文创团队的小五,是一名90后,也是平潭澳前人,以前他做装修工作,现在跟随陈柏菁,学会了冲煮咖啡、欣赏音乐,还学习了航拍,成为团队中的骨干力量。他说,在50多岁的陈柏菁老师身上,看到了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,每天就跟打了鸡血一样,东奔西走,用实践参与乡村建设中,用双手创造美,“别想这么多,先去干。他总是这样跟我们说。”
  “未来,我想将基地打造为集两岸文创、艺术与科技交流的朝圣地,将东庠岛打造为两岸乃至更大范围的音乐交流胜地,促进两岸的文化艺术交流融合。”这是采访陈柏菁时,他曾说过的理想,如今,这个理想已插上了翅膀,从平潭,飞向闽东,飞向福建更多的地方,待开花结果。(融媒体记者 陈澜清)
主办单位:平潭综合实验区工作委员会宣传与影视发展部
运行管理:平潭文明网
E-mail:pingtanwm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