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文明网总站 各地文明网站
绿色变奏曲
来源:平潭网 发布于:2022-12-16 16:08
  原标题:平潭:“风沙岛”唱响“绿色变奏曲”
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,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,统筹产业结构调整、污染治理、生态保护、应对气候变化,协同推进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,推进生态优先、节约集约、绿色低碳发展。
 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近年来,实验区持续开展造林绿化和苗木培育工作,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,绿水青山已深度融入发展与生活,岚岛人民正在共建共享绿色家园。如今的平潭,已从“风沙满地跑”的石头岛蜕变为国家森林城市,一座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海岛正向我们款款走来。
  风口筑起绿色屏障
  在长江澳风口,一条长达4公里、高15米的沙堤筑起了一道防风屏障,屏障内的木麻黄防风林郁郁葱葱。
  长江澳风口位于平潭岛西北部,宽度5.3公里,平均纵深2公里,总面积1.59万亩,是全区五大风口中最宽、最大的一个,历史上风沙灾害十分严重,造林难度大。
  实验区党工委、管委会高度重视长江澳风口的造林绿化工作,将之作为全区生态建设的重点,从2010年起持续发动群众在风口地带退耕还林、造林绿化,齐心协力建设平潭西北部森林屏障。
  风口造林难度大,该如何破解?实验区林业部门采取“先急后缓”的办法,优先选择重点区域、立地条件比较好的部位造林,通过加强管护,努力造一片成一片,然后逐渐向外推,不断巩固造林成果。
  “我们通过在前沿修建挡风堤,内缘造林地设置挡风篱笆、覆土,辅以打机井、铺设浇水管道等多种造林防护措施,不断向长江澳海岸前沿推进造林,攻坚治理沙荒风口,取得了初步成效。”实验区资源生态局林业管理处干部李积安说。
  不仅如此,针对风口流动沙丘生态特点,2019年开始,实验区林业部门就“牵手”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在风口前沿种植巨菌草、绿洲1号等菌草面积156亩,开展流动沙丘治理研究试验,探索治理技术与模式,为大面积推广种植积累经验、提供依据。
  据统计,2010年至2018年,实验区在长江澳风口沙岸前沿累计植树造林1800多亩,种植木麻黄近100万株;加上历年内缘造林3800多亩,合计造林5600多亩,植树近300万株……一组组数字见证了一个正在变绿变美的平潭。
  众手绘就绿色家园
  科学绿化,不是就林说林、就草说草,而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。近年来,实验区通过大绿化工程、创建森林城市以及绿岛花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,统筹城乡绿化一体化发展,持续构筑实验区绿色发展的生态屏障。
  在平潭的田间地头,一条条木麻黄林带就是农田的守护者。“多亏了木麻黄防护林,我们在冬季才能种植马铃薯。”君山片区大坪村种植户李元钊对此深有体会,现在村子不仅防护林体系完善,环境绿化也做得很好。
  上个世纪90年代初,大坪村还是一个贫困村,村内生态环境脆弱,农田经常遭遇风沙侵袭。村民们想了一条“妙计”,投入大量人力建设木麻黄防护林,逐渐形成“田成方、林成网”的格局。实验区成立以后,在林业部门的支持下,大坪村继续深化绿化建设。
  “这是村民耗时多年得来的成效。我们拨出资金投入到乡村环境绿化美化中,持续推进植树造绿、治污保绿,多次与机关、企事业单位共同合作,引进多个树种丰富绿植。”大坪村党总支书记曾华俊说,今年,大坪村还开展“福建省森林村庄”创建工作,已经通过省绿化办检查组验收了。
  如今,大坪村森林覆盖率36.5%,村庄居住林木覆盖率达26%。村道两旁绿意盎然,乔木、灌木均修剪整齐,点缀其中。在大坪村农民公园里,种植着木麻黄、南洋杉、榕树、鸭脚木、三角梅等20多种绿植,并建有休憩凉亭、假山景点、游玩步道等景观设施。出门看景、抬头见绿,这个村民曾经想都不敢想的愿望照进了现实。
  大坪村的变化,只是实验区生态建设大潮中的一朵浪花。2019年至2021年,实验区实施绿岛花城建设三年行动,累计完成造林绿化3.42万亩,期间共创建15个省级森林村庄,其中4个还获评国家森林乡村。
  只此青绿久久为功
  多年前,幸福洋附近群众的日子并不能称得上幸福。幸福洋吹沙地位于平潭西部,总面积达2.7万亩,因为处于沿海地带,曾经风沙肆虐,群众深受其害。
  2012年至2018年,实验区在幸福洋一、二期吹沙地上营造防风固沙林2.35万亩,种植木麻黄470万株。幸福洋吹沙地新建的防护林与芦洋埔、长江澳防护林连成一体,总面积5万多亩。而这片林海,是目前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面积最大、成林最快、森林景观最佳、生态效果最好的示范区。
  “因为填海地盐碱度比较高,试验发现‘闽平二号’木麻黄适应性最好,所以在后期造林绿化中有针对性使用‘闽平二号’木麻黄。”实验区自然资源服务中心园林高级工程师陈刚介绍,采取挖沟排碱、选用良种壮苗、严格质量管理等措施后,新造幼林成活率达到95%以上,普遍长势良好,不仅起到了防风固沙效果,还有效保护了周边村落的生态环境,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和生态效益。
  完成造林任务后,实验区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并没有歇下来。“之后,我们便把工作重心转向补植修复和提升森林质量上。”陈刚说,今年引进了混交相思类树种,完成提升改造面积400亩,对改善林分结构、提高森林质量起到重要作用。
  植树造林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,需绵绵发力、久久为功。依托幸福洋沿海防护林样板基地建设,实验区资源生态局在幸福洋创建了省级“互联网+全民义务植树”基地,结合植树节、湿地保护日等重要纪念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10余场,义务植树10余万株,组织学生开展生态教育,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。
  绿化给平潭带来的变化,真实可感,触目可及。这片绿色助推着平潭高质量发展,创造着高品质生活,印证着保护与发展的辩证统一,也昭示着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。
    (融媒体记者 林伊铭 周寒冰 林君斌)
主办单位:平潭综合实验区工作委员会宣传与影视发展部
运行管理:平潭文明网
E-mail:pingtanwm@163.com